
来源:安博电竞平台平发表日期:2025-02-06 08:28:34浏览量:1
一片春愁待酒浇。江上舟摇,楼上帘招。秋娘度与泰娘桥,风又飘飘,雨又潇潇。
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流光简单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———蒋捷蒙古人的铁蹄踏上了宋朝的土地,江山易主,国破家亡。他一切的愿望都破碎了,他所承受的儒家思想、他的胸怀志向、他的济世之志都使他无法在浊世中趁波逐浪,他忘不了亡国之痛,亦做不到攀龙附凤,流浪便成了他生射中的主旋律。
这首《一剪梅·舟过吴江》是他颇负盛名的词作之一。暮春时节,舟行至吴江,他发出了“流光简单把人抛”的慨叹,“何日归家洗客袍”的诘问。他在风雨中飘摇,前路渺渺。
末句“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是妇孺皆知的佳句,词人也因而得了个“樱桃进士”的名号。宋代文人常因著作扬名而得各式绰号,“山抹微云秦学士”、“露花影子柳屯田”,“红杏尚书”宋祁等。这些绰号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他们的精致,但轮到蒋捷这儿,少了那份精致,多了一份哀愁。“樱桃进士”现已成了亡国的流浪者。新鲜浓艳的语句中蕴含着词人浓重的哀愁,潘游龙《古今诗余醉》中道:“末句用‘了’字摹尽悠悠忽忽之况。”
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”其时的他“出义兴巨族”,风流令郎,血气方刚。
“春入南塘,粉梅花,盈盈倚风浅笑。虹晕贯帘,星毬攒巷,遍地宝光交照。涌金门外楼台影,参差浸、西湖波渺。暮天远,芙蓉万朵,是谁移到。”宋朝的元夕历来热烈,蒋捷选取了南塘一角记载南宋的元夕佳节。灯盏布满街巷,交相辉映。涌金门外西湖水波渺渺,映出了参差的楼台,彩灯就像万朵芙蓉竞放。他极尽描述,表达此刻愉悦的心境。
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蒋捷终身中最夸姣的时期。他才华横溢,神采飞扬。不光通晓儒学典籍,并且工诗词,善书法。咸淳十年他高中南宋末科进士,最近一段时间他有老一辈的教导,亲人的呵护,高枕无忧地度过了芳华韶光。
“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。”他的整个壮年时期都是在客舟中度过,尝尽了羁旅之苦,乡愁之痛。
游子之思历来是难以避免的情怀,更何况他是一个国破家亡的游子。他的乡愁之苦比一般的游子更悲切,更沉重。“小桥楼台视野宽。朝卷帘看。暮卷帘看。故土一望一心酸。云又充满。水又充满。天不叫人客梦安。昨晚春寒。今夜春寒。梨花月底两眉攒。敲遍阑干。拍遍阑干。”他朝朝暮暮卷帘瞭望故土,原本想向远方瞭望排解心中的苦闷,谁意料“故土一望一心酸”。王国维在《人世词话》中提出“有我之境”和“无我之境”之说,“以我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颜色”,此刻的他看着眼前的水雾充满,心里也是一片水雾。“不叫客梦安”的不是天,而是他心中浓浓的乡愁。
“相看只要山如旧。叹浮云、本是无心,也成苍狗。明日枯荷包冷饭,又过前头小阜。趁未发、且尝村酒。醉探枵囊锥在,问邻翁,要写牛经否。翁不该,但摇手。”他穷困潦倒,“枯荷包冷饭”是流浪者破旧日子的描绘,往昔的“软语灯边,笑涡红透”不再,连吃一顿热饭都成了奢求。
“当今听雨僧庐下。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。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”流浪日子不只是在壮年,也继续到了他的晚年。比较于壮年时的愁闷,晚年的他往往淡语说愁,外表风轻云淡,实则悲苦备至。“枫林红透晚烟青,客思满鸥汀。二十年来,无家种竹,尤借竹为名。春风未了秋风到,老去万缘轻。只把平生,闲吟闲咏,谱做櫂歌声。”这是垂老的词人对二十年来的摇摇欲坠的回忆,尽管“二十年来,无家种竹”,词人的节气仍如竹相同,从未改动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行居无竹”,竹子是高尚坚贞的代名词,标志着词人高尚的情趣。淡淡一句“二十年来,无家种竹”也浸透词人无法、心酸和悲愤,他仍是无法放心,外表上“闲吟闲咏”,实则是一种更为殷切的沉痛。
他用最闲淡的词句来描绘最深重的愁思,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,无依无靠的流离之感使他尝尽愁滋味,可他没有辛弃疾“雄姿英才、气吞万里如虎”的豪壮,也没有刘辰翁“吾年如此,更梦里、犹做狼居胥意”的大方,他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淡泊的悲凉和奔放,这或许便是“悲莫大于无声”。
“流光简单把人抛。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竹山先生山河易色、无处容身的愁闷、闲吟闲咏、淡语深愁的悲痛和义不仕元、意志坚定的民族气节永久具有动人心弦的情感力气。(文学院2015级)